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首页 | 学院介绍 | 资讯中心 | 课程实践 | 创业服务 | 管理平台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服务 >> 政策保障 >> 正文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
2017-03-15 12:52  

大连市人民政府文件

大政发〔2017〕12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措施的意见》(国发〔2016〕62号)精神,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创投、创客(以下简称四创)共同联动,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下简称四众)协同发展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加快构建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把握振兴机遇,确立创业创新工作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6〕62号文件精神,按照国家、辽宁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整体部署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创业创新工作有关要求,立足我市实际,以打造全国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为目标,以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引领,以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为载体,以开展风格新颖、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为抓手,秉承“坚持市场主导、包容创业创新、公平有序发展、优化治理方式、深化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发挥“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整合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统筹研发服务平台、科技融资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等各类平台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增强我市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层次水平,进一步打开创业创新工作新局面,为大连实现率先全面振兴,加快“两先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二、促进四创联动,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一)营造创新氛围,为城市注入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从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入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破思维瓶颈和工作惯性,积极开展创新实践,释放大众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建立健全推进创新的协作机制,鼓励采取筑巢引凤、短期聘请、长期合作、智力引进等手段,有效整合企业、项目、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载体等各类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加强对创新的宣传和引导,有效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使每个单位成为创新的阵地、每个岗位成为创新的载体、每个个体成为创新的因子,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为大连的建设发展注入生机、释放活力。
  (二)营造创业生态,为社会凝聚合力。政府部门和具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搭建创业平台、落实扶持政策、营造创业氛围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增强公平服务意识,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创业企业和创业者要摒弃传统思维,切实利用好国家推进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有关政策举措,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促进融合发展。社会大众要坚持正确认识和主动融入,把支持和促进创业工作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形态、一种精神,持续推动全市创业工作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营造创投环境,为发展增添动力。发展创业投资,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既重视发挥大企业的骨干引领作用,也注重激发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活力。鼓励各类机构投资者和包括天使投资人在内的各类个人依法从事创业投资活动,多渠道丰富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推动创业投资双向开放,在有序引进境外投资的同时,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创业投资企业积极稳妥的“走出去”.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施行专业化运作,督促创业投资主体履行诚信义务和社会责任,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加强创业投资信用监管和法律规制。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拉动民间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营造创客文化,为未来挖掘潜力。培育创客文化,在源头上厚植创业文化,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软件开发、智能硬件等领域为重点,整合共享资源,以开放的心态鼓励创客主动参与技术和产品研发,建立针对创客群体需求的文化教育、交流分享和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营造滋养创客的公共空间。充分尊重创客的首创精神,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和需求,将经验转换为价值,锻造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重视发挥社团组织资源优势和纽带作用,扶持以共同兴趣为依托的创客群体,鼓励创客类社团的发展。形成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风气,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让创客成为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挖掘大连创业创新的内在潜能。
  三、推进四众发展,激发创业创新内在动能
  (五)大力推进众创服务,形成创新发展新格局。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创新资源,提供部分或全方位支撑服务,大幅降低创业创新成本。
  1.发展专业化众创。鼓励各区市县、先导区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等资源进行改扩建,打造新型众创平台。鼓励和支持众创平台提供创业场地、设备设施、商务服务等基础条件和服务。积极吸引外地优质平台进驻我市,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引领作用,提升全市支撑平台建设水平。立足我市众创平台的现状,向内挖掘升级潜力,打造一批遵循市场规律的高水平、有特色的专业化众创平台。利用好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等对外开放通道,支持本地众创平台加强与国外先进平台的对接合作,为创业者提供开放式、全方位的资源链接服务。
  2.发展集聚化众创。依托各区市县、先导区,并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区等环境政策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及布局情况,打造一批创业创新特色街区、特色小镇。结合城乡区域特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推动农村依托互联网创业和返乡创业集聚发展。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通过网络平台,为创业创新主体提供资源支撑。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投资员工创业、股权激励等方式,开展内部众创。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设备设施、重大技术和研发人才等资源优势,集聚开展创业创新活动。
  3.发展大众化众创。鼓励和引导有梦想、有意愿的各类创业群体投身于创业创新当中。落实国家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支持职工、青年、妇女、残疾人、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利用本领域平台资源,开展创业创新。探索切实可行的办法,创造便利条件,支持科研人员、大学生、境外人才、留学人才借助自身的平台优势,参与到创业创新当中。通过上述举措的稳步实施,逐步打造更多类别、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群众性创业创新平台。
  (六)积极推进众包服务,丰富社会协同新途径。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或机构承担的工作,向自愿参与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分工并完成任务。
  4.积极发展研发创意众包。支持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发包业务,将部分设计、研发任务分发和交付,促进降本增效。支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密集领域大型企业,在主线产品开发、细分行业应用等方面,通过众包方式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合作,提升研发效率。支持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企业通过网络社区征集用户创意,促进产品、服务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举办创新创意大赛或以购买服务等方式,聚合个人研发者及科研机构的研发创意,解决大数据分析处理的应用需求。
  5.鼓励发展制造运维众包。鼓励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轴承、海洋经济等传统优势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依托互联网众包平台,解决关键和共性的技术问题,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同时,发挥其引领作用,开放相关项目和资源,以众包的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鼓励中小型制造企业通过众包模式,构筑产品服务运维体系,快速共享生产资源并降低运维成本。
  6.探索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支持微电影、动漫、科学知识、百科问答等原创内容互联网平台发展,汇聚网络大众智慧,构筑开放式共享知识库。鼓励交通出行、物流快递、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充分利用互联网众包服务的便捷性、可选择性等特点,高效对接供需信息,优化组织运营模式,激发大众参与的活力。围绕广大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新需求,以养老、健康、文体、休闲、社区商业等产业为重点,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的社会资源,打造分享经济模式下的服务生态圈。
  (七)切实推进众扶服务,构建大众创业新体系。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和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途径实施创业帮扶。
  7.推动社会公共众扶。探索切实有效办法,搭建创业创新在线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发布、项目筛选、创业诊断等系列支持服务。充分整合城市智慧化资源,推进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合作,逐步推动政府部门和具有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向外界公开数据,提倡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实际向社会开放科研设施,通过组织应用大赛等形式,支持社会大众创业创新。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
  8.支持企业分享众扶。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实际,主动融入和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经济区的经济联系,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领域大型企业,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展。帮扶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与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产业协作对接。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先进创业创新平台开展对接合作。
  9.鼓励公众互助众扶。聚焦本市优势行业及战略新兴产业,鼓励通过网络平台、线下社区、公益组织等途径扶助大众创业,促进互助互扶,营造浓厚的众扶氛围。支持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等各类互助平台发展。鼓励成功企业家以天使投资、慈善、指导帮扶等方式支持创业者创业。
  (八)稳妥推进众筹服务,拓展投资融资新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灵活高效地满足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融资需求。
  10.鼓励开展实物产品众筹。鼓励各类企业、众创平台利用自有载体和互联网,搭建新产品交易展示平台,发布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消费类创新产品研发或预生产信息,开展以商品奖励为回报的实物众筹。支持艺术、出版、影视等创意项目在加强内容管理的同时,依法开展以消费体验等为回报的实物众筹。
  11.探索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及股权众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鼓励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探索以小额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募集早期股本。加强网络借贷行为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缓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切实保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
  (九)探索推进其它服务,打造支撑平台新模式。
  12.探索推进其它形式的支撑平台建设。在支持和推进四众支撑平台规范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各类企业、机构和创业者借助互联网平台,并紧密结合大连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实际,大胆研究探索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更多的“大连经验”,进一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四、优化环境措施,强化创业创新工作保障
  (十)营造宽松发展环境。
  13.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降低四众行业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及辽宁省在交通、物流、快递、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规定和要求,倡导“负面清单”制度,依法为众包、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放宽对众创、众扶平台的准入限制,惠及众多创业创新主体。
  14.加强行业行为监管。落实国家关于四众行业的标准规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的作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四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执法,切实维护创业创新者权益。
  15.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围绕扶持四众行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国家“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两证整合”等有关政策措施,推进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结合实际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四众企业采取“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以及集群注册等形式办理工商登记。简化和完善四众企业注销流程,探索和试行个别领域企业简易注销工作。
  (十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6.强化财政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设立的东北振兴新动能培育专项、东北地区创新链整合专项等资金,支持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发挥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专项资金作用,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支撑平台,市政府将对平台运营及各类创业活动等方面的支出给予相应补贴或奖励。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先导区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形成市区两级配套的政策体系。
  17.贯彻落实税收政策。重点围绕推动四众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加大企业创业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逐步扩大网上办税事项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四众平台企业和采用众包模式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按规定开具和使用电子发票。
  18.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支持平台内创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发挥政府补位作用,合理运用好我市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研究设立对接我市创业创新支撑平台的创业投资子基金,为平台内种子期、初创期的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开展投贷联动、投债联动和投保联动,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
  (十二)提升平台自律功能。
  19.强化平台内生治理作用。依托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信息化优势,加强对平台生态圈内从业机构和用户的动态管理。鼓励平台企业利用平台积累的用户评价数据,规范其在内容管理、平台规则、事中监测、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提升平台治理效果。
  20.强化行业自律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机制在规范四众从业机构市场行为和保护行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完善多元化纠纷协调和解决机制,鼓励第三方及用户参与平台治理,帮助平台企业健全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与政府监管形成有效互动。
  (十三)培育创业创新文化。
  21.健全培训辅导机制。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建立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和开展创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鼓励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专兼职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支撑服务。建立市级创业导师库,加强对各类创业人才的培训辅导。
  22.积极举办各类活动。扎实办好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大连分会场、中国(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国际知名的创业大赛、发布大会等赛事活动,提升大连创业创新的影响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创业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大连本土特色的创业活动品牌。
  23.加强新闻舆论宣传。以“创业大连·梦响滨城”为主题,围绕贯彻双创政策、展示双创成果、弘扬双创精神、厚植双创文化等内容,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各类科普设施,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典型的激励、引导和示范作用,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创业创新体制机制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市创促委负责领导全市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工作,市创促办负责有关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落实促进支撑平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各区市县、先导区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工作统筹,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
  (十五)加强示范引导,鼓励探索先行。充分尊重和发扬大众的首创精神,支持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探索支撑平台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各地区、各部门对本区域、本领域支撑平台建设发展的主体责任,鼓励先行先试,促进融合发展,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十六)加强协调指导,增强推进效果。市创促办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适时组织开展调研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持续跟进,不断增强工作推进的质量和效果。各地区、各部门要配合做好构建支撑平台情况的调研、统计汇总等工作,及时报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大连市人民政府
  2017年2月24日

关闭窗口

地址: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中国)官方网站(欢迎您)  版权所有

Baidu
sogou